首页 | 教研室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学研究 | 硕士点 | 支部&工会 | 管理制度 | 精品课程 
  科学研究
研究团队与方向
研究团队与方向简介
  疾病的分子机制及重要防治研究
  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
科研课题与成果
科研课题
  科研论文
  科研奖励与成果
实验平台与服务
实验平台
  科研服务
  大型仪器设备介绍
疾病的分子机制及重要防治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研究团队与方向>疾病的分子机制及重要防治研究
疾病的分子机制及中药防治研究

该方向主要针对目前危害严重,发病机制复杂,防治措施急需积极探索的动脉粥样硬化(As)、肿瘤、儿童肠道疾病及糖尿病,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结合贵州中草药的研发现状,在临床病例、动物模型、细胞水平研究这些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中药,特别是贵州特色中药防治的效果和机制。这一方向的特点与优势是:学科在此方向的研究已持续了10余年,建立了很好的工作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切入点省内无同类工作,在国内也具有先进性。动脉粥样硬化(As)研究课题组,多年来侧重关注了1)趋化因子MCP-1致As的多重作用及其与转录因子MCPIP的关系;2)沉积在血管壁细胞间和细胞内的胆固醇对在As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包括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结构、功能和DNA的损伤;3)血管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初级纤毛发生的影响及机制,4)天然产物大豆异黄酮、橙皮苷、绞股蓝防治As的效应和机理。就上述问题已取得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对As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并提出了新的防治策略。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免疫研究课题组率先在省内开展肠道菌群与免疫及相关疾病的研究项目,关注儿童肠道菌群耐药性基因分布及耐药菌株筛选;建立了Transwell培养肠道上皮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肠道上皮细胞对不同物质的吸收、包括细菌毒力因子等环境因素对肠道上皮功能的影响以及肠道不同细胞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肿瘤研究课题组主要研究乙肝病毒HBx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转移浸润中的作用、DNA损伤修复与肝癌耐药的相关性等,探索肝癌发生发展、转移浸润及耐药的分子机制,为肝癌的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新的思路。糖尿病研究课题组根据中药有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从整体调节的优势,从中药中寻找降糖药物。侧重研究了遵义赤水特产的金钗石斛多糖和生物碱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及分子机制,为赤水金钗石斛用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近十余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项,2项已在2010、2012年结题;获省、部级课题40余项;市、厅、校级课题10余项;目前在研的各级课题有19项。近十年余来,该方向研究人员共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8篇;最高影响因子6.2;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理学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等北图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医学会三等奖一项。

由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其理论和技术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优势,加之该方向各课题组的研究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其研究工作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今后该方向的工作拟从“转化医学”的角度思考,将基础研究的切入点更多地与临床提出的问题结合,将中医药防治的研究结果积极向临床应用转化,并拟开展一些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等。学科拟将该方向的工作做得更有特色,将研究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遵义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学府西路6号
电话:0851-28642709  ICP备案号:黔ICP备06003261号-2